尽管伊以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伊朗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恐吓信”,美以的态度变幻无常,伊朗终于想清楚:想要生存,就必须找中国买一样装备。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伊朗要买歼-10CE战机”的消息不断发酵,先是外网上一些网友的呼吁,紧接着俄罗斯、欧洲媒体也开始进行相关报道,最近更是连伊朗媒体都开始宣传此事,似乎将歼-10CE战机,当成了推动伊朗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
【伊朗涂装歼-10CE战机的模拟图】
伊朗求购歼-10CE,得到外媒高度关注
首先要明确一点,该消息目前没有得到中国、伊朗官方的确认,因此只能当做一个基于现实情况的合理推测来看,但欧洲、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各路媒体,不约而同地密切关注中国战机的出口情况,足以看出“5.7印巴空战”的宣传效应有多强。
从客观角度来说,伊朗的确有更新空中力量的迫切需求,或者说伊朗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些过于“迟钝”了。
伊朗空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长期面临装备老化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在两伊战争后受到西方制裁影响,难以获得先进武器系统支持其现代化进程。
当前,伊朗空军主要依赖老旧型号如F-14“雄猫”、米格-29等战机执行空中防御任务,这些机型无论是航电设备还是空战能力均已无法满足现代空战要求。
此外,伊朗虽曾尝试通过本土研发改进现有平台性能(例如推出“科萨尔”战斗机),但效果有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空中作战体系薄弱现状。
【伊朗的对手不容小觑】
最直观的例子,是此次为期12天的伊以冲突中,伊朗的防空系统第一天就被打穿,伊朗空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空中基本只有以色列战机在肆虐,不知伊朗是派战机升空后无功而返,还是压根就没让自家的老爷机上去“送菜”。
而伊朗要面对的对手,却是装备水平向北约一流水平看齐的以色列空军,配合美军遍布中东的军事基地提供信息支援,说是伊朗在直接和美军交手也不为过。
尤其是F-35I隐身战斗机这样的尖端航空武器,具备高度机动性和隐蔽性优势,在多次跨境打击行动中展现出强大战斗力。
面对如此严峻挑战,伊朗亟需引入新型高性能多用途战机以填补空白并增强区域拒止能力。
因此,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战略考量出发,伊朗都迫切需要对其防空力量进行彻底升级。
【伊朗的“波斯猫”在地面被炸毁两架】
歼-10CE性能优异,但也救不了伊朗空军
伊朗官方此前曾透露过消息,表示要从俄罗斯引进苏-35SE战机,当时不少人都认为歼-10CE算是彻底“出局”了。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的宣传又变成了苏-35SE交付周期过长,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伊朗又“回心转意”又看上了歼-10CE战机。
平心而论,歼-10CE虽然是伊朗能获取战机中的最优解,但仅凭它仍不足以应对以色列再次空袭,或者说以伊朗这个“急功近利”的心态,任何一款战机都不足以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歼-10CE作为一款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在雷达探测距离、武器挂载种类及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相比传统四代机有了显著提升,尤其适合执行制空/对地攻击双重任务。
然而,即便该机型能够迅速部署到位,单靠数量有限且缺乏配套支援体系支撑的歼-10CE部队,仍然难以有效抵御类似F-35I级别的隐形威胁。
首先,现代防空作战不仅仅是依靠单一类型的高性能战机来完成的,完整的防空网络应该包含远程预警雷达网、空中预警指挥控制系统、地基防空导弹阵地以及电子对抗措施等多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才能形成闭环防御机制。
而目前伊朗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既没有足够覆盖范围的反隐身雷达群组,也没有成熟的联合数据链通信架构来整合各军种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其次,即便假设未来伊朗能够逐步建立起上述综合防空体系,针对像F-35这样的第五代隐身飞机实施拦截仍然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这类隐身目标不仅具备极低可观测特性,使其难以被常规手段发现锁定,而且通常会采用超视距打击方式发起首轮攻击。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配备了先进传感器和中远程空空导弹,歼-10CE飞行员也需要在非常不利条件下寻找机会接近敌方隐身机群并发动反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作战难度。
总的来说,伊朗想要改变空军孱弱的现状,需要的是巨额的资金投入、成体系的装备引进计划以及充足的战略定力,不是一两款先进装备就能解决问题的。
【伊朗空军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伊朗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装备水平落后问题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除了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之外,更深层次制约伊朗国防实力发展的因素,其实源自其国内复杂的政治生态结构。
除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的以色列间谍网络之外,伊朗还实行着一种独特双重军事体制:即正规军与革命卫队并存模式。
【伊朗军队“双轨并行”】
虽然这种安排的初衷是为了确保政权稳定不受外部势力侵蚀,但放在今天其弊端已经非常明显,说得严重一点,若伊朗继续保持这种“双轨并行”的模式,引进什么装备都没用。
具体到此次可能发生的军购案例而言,即便中伊双方就技术规格价格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真正落实过程中,伊朗内部依然可能会遇到各种非技术性障碍。
比如资金分配问题究竟由哪一方主导支付?后续后勤保障服务又该如何分工协作?
伊朗只有在理清这些问题后,才有希望去解决采购装备的资金从哪来、采购哪些装备更适合伊朗等一系列问题,否则就只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网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