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决赛现场 记者石家豪摄
本报讯(记者雷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1月11日,全省新时代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工作竞赛总决赛在成都举行。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其斌出席并致辞。
徐其斌指出,近年来,省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等部门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联合搭建“工会+法院+人社+司法+N”多元化解劳动纠纷“四川模式”,协同推进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大力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宣传,广泛实施法治体检,汇聚起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维权合力,有效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徐其斌表示,希望各参赛队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全面展示新时代维权工作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专业风采。希望各兄弟单位以本次竞赛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共识、锤炼队伍,进一步汇聚依法维权工作合力。全省各级工会要强化“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竞赛成果更好转化为做好职工维权服务工作的务实举措,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次竞赛由省总工会、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联合主办,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推进依法治省、依法履职、依法维权,进一步健全我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切实提升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为发现和培养基层维权骨干、提炼推广先进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据介绍,在半决赛中,来自成都、德阳、广元、内江、绵阳、凉山的6支队伍从2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总决赛上,6支队伍在“案例模拟”比拼中,带来高水准、有温度、有深度的案例演绎,从争议调解到权益主张再到情理兼顾,每一个场景都彰显着维权工作者的专业担当。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成都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绵阳、德阳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内江、广元、凉山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遂宁代表队等8支队伍获得优秀组织奖;李婧等6名选手获得个人一等奖,陈谦等12名选手获得个人二等奖,周健等17名选手获得个人三等奖。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王超,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傅晓军,省高院副院长吴涛,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蒋敏,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蒋兴清,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张开荣出席。省总工会、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州总工会、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社局的相关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各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的相关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更多信息

赛场上,他们都是“实力派”
记者/邓霞

绵阳代表队选手张海霞(右二)与搭档进行案例模拟演绎 记者石家豪摄
11月11日上午,在全省新时代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工作竞赛总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化身劳资纠纷中的实力派“主角”,用精湛的“演技”,还原劳动纠纷调解现场,在角色扮演中展现维护职工权益的“硬核”实力。
“我们理解你们,咱们一起想办法,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舞台上,绵阳代表队选手张海霞以人社调解员的身份轻声安抚劳动者,同时条理清晰地与企业方沟通。
作为绵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案庭庭长,她从事劳动争议调解10余年,前不久还获得首届劳动争议调解员技能竞赛全国决赛个人一等奖。“调解员像‘灭火器’,既要扑灭情绪‘火苗’,又要定位矛盾‘火源’。”她认为,这次比赛的最终目的是“把对抗变对话,把输赢变共赢”。
在广元代表队进行案例模拟演绎时,选手张世海同样全情投入其中。作为广元市首届十大青年法学人才之一,张世海本色出演“检察官”,他语言严谨、逻辑严密,从法律依据到事实认定,确保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张世海坦言,这次比赛既是对日常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一次难得的能力提升,“我们要用专业守护职工权益,用法治思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成都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的李婧也在演绎中展现出工会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她手持职工申诉材料,时而俯身倾听劳动者的诉求,时而与企业代表沟通协调。“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既要帮大家争取合法权益,也要引导理性表达诉求。”她表示,这场比赛突出“协同性”,注重“全域性”,覆盖维权全流程、全场景,“这要求我们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合力,用更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贴心的服务态度,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让维权之路更顺畅、更温暖。”
赛场上,他们是全情投入的“实力派”,将各种劳动争议调解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走出赛场,他们是扎根一线的劳动争议调解员,是用专业与温度织就职工权益“防护网”的守护者。
网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